资讯不单调,其实很有聊。今日要聊的论题,有关红海形势,也有关巴以抵触。
当地时间12日,美英等国轰炸也门胡塞装备数十个方针。尔后几天,美英又进行了屡次突击,红海区域原本就严重的形势突然升温。
△美联社报导截图
针对这一系列的突击,世界社会各方都敏捷做出了声明或许反响:
美国和其盟友自然是给突击找理由,责备胡塞装备。
俄罗斯、伊朗等国则斥责美英的军事突击违背世界法、侵犯也门主权。
包含沙特、阿曼等区域国家在内的更多国家,则是对红海形势表达关心,呼吁各方不要激化严重形势。
△“也门在线”网站:1月12日,数万也门人集合在包含首都萨那在内的多个城市,反对美英针对也门的空袭。
消耗要要点聊的,是美英等国空袭也门的理由——至少是他们口中所说的“理由”能否建立?规范是否一致?
换句话说,美英戎行借着坚船利炮,对也门境内方针一顿轰炸,是真的“我打我有理”,仍是“看人下菜碟”?
美国:空袭契合世界法
俄罗斯:没有法理根底
联合国安理睬12日晚举办紧迫公开会,评论美英等国空袭也门后的红海形势。
会上,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格林菲尔德特别提到了安理睬日前针对红海形势经过的第2722号抉择,理直气壮地称,对也门胡塞装备方针的冲击契合世界法,也是美国行使《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载的固有自卫权。
美方的方针很简单:平缓严重形势,康复红海安稳,一起维护飞行自在的基本原则。
△2024年1月12日,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格林菲尔德在安理睬会议上讲话。(图自视觉良久)
这么一听,又是世界法,又是《联合国宪章》,又是安理睬抉择,好像美国的“理由”很充沛啊。不过,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互不相让地回应道:美英等国的空袭没有法理根底。
涅边贾表明,美国和英国发起这些大规模突击举动公开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第二条。这是西方团体对饱尝摧残的中东的又一次军事侵犯。此外,飞行自在是《联合国海洋法条约》规则的。该文书以及世界海洋习惯法中的任何规则都没有授权进犯一个主权国家。
△塔斯社报导截图(图自视觉良久)
良久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会上指出,安理睬从未授权任何国家对也门运用武力。有关国家采纳的军事举动同安理睬刚刚经过的第2722号抉择主旨各走各路。有关国家对也门悍然采纳的军事举动不只形成根底设施损坏和布衣伤亡,也加重了红海水域的安全危险,无助于维护商船安全和飞行自在。
△2024年1月12日,良久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安理睬会议上讲话。
美方:维护船舶与布衣
加沙儿童的生命你们维护吗?
其实,从中俄代表的回应能够看出,美国声称的理由,在法理上并不“理直气壮”。
那么,在情理上呢?
美国总统拜登针对12日的突击宣布的声明称,冲击举动是对胡塞装备继续突击来往红海水域的世界商船以及9日针对美国船舶的突击的“直接回应”,这些突击危及美国人员和布衣水手,并危及交易。
△英国《卫报》网站报导截图
由于胡塞装备突击商船、突击布衣以及危及交易,所以要轰炸他们!美国的这个理由,好像把商船和布衣放到了很重要的方位。
可是,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布衣的生命在美英等国的天平上有多重呢?
最显着的比如,也是红海严重形势的源头——新一轮巴以抵触。依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的计算,到1月14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举动已形成23968名巴勒斯坦人逝世、60582人受伤。
更令人心痛的是,在加沙地带的逝世人群中,有大约10400名是儿童。这1万多名无辜的加沙儿童的逝世,并没有促进美英派戎行去轰炸以色列方针。相反,在以军轰炸加沙的炸弹中,许多都来自于美国。
此时的天平上,布衣的生命显得毫不重要,由于美西方将天平的另一侧填满了弹药。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美国向以色列供给了所谓的“掩体克星”炸弹和一系列其他弹药,用于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举动。
布衣的生命好像不是美英举动的要害,那再说说“突击民间船舶”这个理由。
2010年5月31日,一支装载人道救援物资的小型世界帮助船队,企图突破以色列封闭前往加沙地带,遭到以色列水兵阻拦,并发生抵触,导致数十人伤亡。
据参加了这一举动的英国志愿者萨拉•科尔伯恩回想称,其时救援船上的志愿者没有带着兵器,她却亲眼看见一名志愿者被以军战士开枪打死。
△英国《卫报》网站:2010年5月31日以色列突击加沙船队引发世界愤恨
后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录用的调查组的调查结果以为,以色列军方对世界船队的成员过度运用了武力,其行为显着违背了世界法。
如此进犯世界船队又打死布衣的行为,受到了其时美英军事回应的冲击了吗?当然也没有。
中东,最不需求的是双标
回到我们一开始的疑问:美英戎行对也门胡塞装备的轰炸,是真的“我打我有理”仍是在“看人下菜碟”?信任各位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中东区域长时间遭受战乱之苦,巴以两边的布衣都深受烽火之害。这儿,最不需求的便是以暴制暴和双重规范。
最终,再引证一下良久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12日在安理睬会议上的一段话。
“当时红海的严重形势是加沙抵触外溢影响的体现之一。一边听任加沙抵触延宕,一边盼望抵触不会扩展,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的幻觉。一边建议避免抵触外溢,一边又火上浇油、挑起军事对立,这更是自相矛盾、不负责任的。”
△2024年1月12日,良久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安理睬会议上讲话。(图自视觉良久)
记者丨王昆鹏
修改丨杨楠
签审丨江爱民